商学院简介

      中国建材商学院是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支持和中国建筑材料企业管理协会的指导下,致力于为全国建材企业提供管理服务的首家行业机构。专注于为全国建材行业管理者、销售团队、一线员工等提供系统有效的培训 以及各类管理咨询、人才和资本价值链共享的组…
了解更多 +

点击热点
商学院动态更多+
  • 贵州天山水泥有限公司2024年第二期营销能力提升培训班圆满结束
             4月30日,贵州天山水泥有限公司2024年第二期营销能力提升培训班圆满结束。        贵州天山水泥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博出席开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强调了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培训对于打造营销队伍,提升业务能力,推动公司发展的
通知公告更多+
爆品课程更多+
点击热点
快讯头条
新型建材行业更多+
陶瓷|玻璃行业更多+
水泥|沙土行业更多+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给管理者的5个建议

发布时间: 2024/4/26 10:59:04 点击数量: 来源:

640.jpg


        现在的管理者有多难,现在的员工该怎么管?K哥最近做客户回访,跟不少优秀企业家、管理者,就这一方面的话题做了比较深入的交流,有感触较深、且和大多数企业家取得共识的几点,在此分享给大家。


        01


        第一,要躬身入局


        稻盛和夫先生有句名言“答案在现场,现场有神明”。强调了管理者躬身入局,亲临一线的重要性。作为管理者,即使你高居CEO之位,也不能脱离一线,成为甩手掌柜或“办公室里的将军”。亲临现场,从一线获取的信息、了解的实情,是任何报告或PPT都无法取代的。
        很多人都知道阿里巴巴有所谓的“管理三板斧”,其中一板斧叫“闻味道”(听名字就知道,这一招非要本人亲到现场才能“使”,录音、拍视频都无法替代)。马云就非常擅长“闻味道”,每次出差回来,他都会到阿里办公楼转一圈,到各个办公现场走走看看,观察员工的精神面貌,感受一下团队的氛围,也会随机和一些员工闲聊几句,从某些细节和聊天的字里行间,发现问题或潜在问题的蛛丝马迹。而他在一线的这些发现,往往比任何层级的汇报都更真实、更直观。
        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也是一辈子都没有远离业务一线的伟大企业家。年轻的时候为了到各地巡店更方便,还专门买了一架二手的直升机。直到他60多岁的时候,还经常在凌晨4点多钟,亲自跑去某个配送中心,与那里的员工一起吃早点咖啡,了解一线工作的各种信息。在他去世的那一年,他还跑去两家分店,到现场了解业务情况。
        优秀的管理者是不会脱离一线的,因为只有亲自到一线,才会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市场的脉动,和员工的心声,这些没有“滤镜”、最真实的信息,往往直接影响各种决策的有效性,和管理的针对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打破管理者的“信息茧房”,带领企业接市场和客户的“地气”,确保企业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02


        第二,要眼高手低


        在大家的一般印象中,“眼高手低”是形容一个人不务实、自我认知不清的贬义词。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是需要另一意义上的“眼高手低”的。这里的“眼高”是指一个人可以跳脱本位和表象,看清未来的趋势和事物的本质,是一种很强的洞察力和预判力;“手低”则是指,时刻从一线,从市场,从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手搭在时代的“脉搏”上,要能感知到时代、市场、行业、岗位的温度和变化。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职位往往决定了他的认知格局和眼界。但职场中有追求的人,一定要有突破这种“限制”的想法和作为,要有意识地“揪一揪”自己的“头发”,要习惯用更高远的眼界,更宏大的格局,来看待自己的工作、企业和行业。
        我们要了解,未来你要走什么样的路,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是由你对职业、行业乃至这个时代的认知所决定的。你面临的每一个重大问题,都很可能是由更高层面的因素所导致的。因此,要想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只有站在更高层面来思考,通过“降维”处理,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规避或解决那些问题。
        另一方面,“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高瞻远瞩的同时,还要具备“弯下腰,低下手”的韧性,要肯从细节上,在小事上入手,不断磨炼自己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明白,任何“大事”都不是孤立单独存在的,而是由一件件“小事”聚合构建起来的。有了不断累积的处理“小事”的能力,才有可能为解决将来的“大事”,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经不起现实的考验。
        “眼高”和“手低”,一个相当于世界观,一个类似于方法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成为一个既有“见识”,又能“干事”的优秀管理者。


        03


        第三,善于提问,而不是直接给答案


        苏格拉底说过,人类最高级的智慧就是向自己或向别人提问。杰克.韦尔奇也认为,领导者必须是真正提出最多、最好问题的人。有智慧的管理者,可以通过提问,就把问题解决了。
        20世纪80年代,乔布斯想邀请时任百事总裁的约翰·斯卡利,加入苹果公司。但当时的苹果,无论从规模还是知名度上,都无法和百事可乐这样的企业相提并论。因此,面对乔布斯的邀请,斯卡利比较犹豫。此时,乔布斯并没有拿出高额的薪水,或期权股票来吸引斯卡利。而是向斯卡利问了一个问题:“你到底是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希望拥有改变世界的机会?”正是这个貌似非常简单的问题,直接扎了斯卡利的心。对于身居高位,早已财富自由的斯卡利来说,其他方面的诱惑,远不如“改变世界的机会”更能让他产生冲动和使命感、价值感。
        可以说,乔布斯就是通过这个“简单”的问题,挖走了巨头企业的CEO。这就是善于提问的价值所在。
        好的问题,往往是成功的开始,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思考模式和深度。能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思考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可以检验,一个人是不是胜任他的岗位。但不少管理者往往存在一个误区,他们通常认为,既然是领导,就应该为下属提供答案而不是提出问题。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惯性思维。在知识、技能快速迭代更新的今天,没谁能成为所有问题的“终结者”,领导也不例外。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学会通过有技巧的提问,激发员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把下属培养成只会推卸责任、要答案的职场巨婴。
        著名的“丰田5问”就是通过向下属提问,找到解决方案的经典案例。当发现生产车间设备停机时,作为丰田副社长的大野耐一,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不可能有现成的答案,但他却通过一些列的问题,找到了答案。
        为什么机器停了?——因为机器超载,保险丝烧断了。
        为什么机器会超载?——因为轴承的润滑不足。
        为什么轴承会润滑不足?——因为润滑泵失灵了。
        为什么润滑泵会失灵?——因为它的轮轴耗损了。
        为什么润滑泵的轮轴会耗损?——因为杂质跑到里面去了。
        作为新时代的领导者,不一定要拥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但一定要会对下属做“聪明”的提问,通过开放式、导引式的提问,启发下属一步步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既帮助了下属的成长,也避免让自己成为一个背满“猴子”的“傻”领导。


        04


        第四,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1997年,乔布斯重返苹果,当时苹果的产品线又多又杂,让乔布斯觉得必须要进行改变。他召集管理层开会,问:“我们下一步应该做的10件事情是什么?”大家经过激烈的讨论,好不容易确定了接下来要做的10件事。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乔布斯大笔一挥,直接把最后7件事全部划掉,大声宣布:“我们只能做前3件事。”
        乔布斯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清楚苹果公司最大的价值点、最有可能受欢迎的产品是什么。他更知道,成功需要聚焦,要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做最大的投入,而不是没有焦点、不分轻重,什么都做,什么也做不好。将军赶路,不追白兔,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学会紧盯目标,做最正确、最有性价比的取舍。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做过一个著名的研究,后来被称为“费斯汀格法则”,即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的90%,则是由这个人对所发生的事情做出的反应所决定的。职场中不少管理者把太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错误地用在了那“90%”上,对不合时宜的项目、对缺乏市场的产品、对没有培养价值的员工,做着毫无意义的投入和没有必要的内耗。最终,不仅所有的投入都打了水漂,还忽略了本应该盯紧的正事、要事。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每个人处理的每一件事,都是“大脑重塑”的过程。与什么样的事打交道,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扮演”相应的角色,直到真正成为那个样子。这就更提醒我们管理者,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一定不要在不值得的烂人烂事上,过多纠缠。正如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所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不值得,且没必要。


        05


        第五,你只能领导你喜欢的人


        管理学中有个“吉尔伯特定律”,是说人们都喜欢为他们所喜欢的人做事,而且往往会任劳任怨,不计得失。作为老板或企业管理者,要想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就必须营造一个融洽的团队氛围。而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管理者要首先做到对下属的宽容和喜欢。领导的一些不经意的关怀,可能会换来下属死心塌地的拥护。易道用车创始人周航也曾说过“人只能领导他喜欢的人”,其背后意涵,和“吉尔伯特定律”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个成熟的管理者,一定懂得欣赏他人,也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支持和追随。在韩国某大型企业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该企业的一个清洁工,在某天晚上发现有人在撬公司保险箱,企图行窃。这位平时默默无闻,不声不响的清洁工,竟然不顾个人安危,站出来与小偷进行殊死搏斗。事后,有人问清洁工“你一个清洁工,一个月就拿那点薪水,是什么给了你勇气,让你敢于和小偷做斗争”。他给出的答案,出乎所有人意料“我们公司的总经理从我身旁经过时,总会不时地夸赞我‘你扫的地真干净’”。
        美国领导力专家克雷.格·里德在《神经元领导力》一书中说过一句言简意赅的话:领导力就是爱。作为管理者,要想办法学会喜欢下属,同时也让下属喜欢自己,这种氛围下的管理才会更轻松,也更长久。
        中国有句老话叫“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而一位成效卓著的管理者,则必然是领导有方、治下有术。适应人性,而不是考验人性;将心比心,而不是一己私心,可能是管理工作最近的捷径。和大家共勉。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