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简介

      中国建材商学院是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支持和中国建筑材料企业管理协会的指导下,致力于为全国建材企业提供管理服务的首家行业机构。专注于为全国建材行业管理者、销售团队、一线员工等提供系统有效的培训 以及各类管理咨询、人才和资本价值链共享的组…
了解更多 +

点击热点
商学院动态更多+
通知公告更多+
爆品课程更多+
点击热点
快讯头条
新型建材行业更多+
陶瓷|玻璃行业更多+
水泥|沙土行业更多+

未来2年陶企退出速度将加快!这3大机会值得关注

发布时间: 2024/3/26 16:36:04 点击数量: 来源: 陶瓷网

         目前,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瓷砖年产能应该已经超10亿平方米了,这个产量可以在世界各国排第三,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瓷砖产量。如果国内是50亿平方米的话,这个10亿平米已经相当于国内20%的产能了,而且增长趋势依然强劲。
        整装在很多城市家装零售里的占比已经达到60%了。这个比例非常高而且还在上升,也就是说陶企不去做的话,可能市场上一大半的生意都跟你没关系了。
        现在很多人所担心、吐槽的,比如装企的各种入场费、各项杂费、拖欠货款、价格压得太低等情况,我觉得未来很难有大的改变。除非陶企本身有实力、有资格做选择,可以谈跟别人不一样的条件。只有极少部分强势企业才有可能这样做,大部分企业可能最终还是只能任人鱼肉,不断刷新下限满足装企的合作要求。
        很多人认为体量大的装企不容易倒,但其实从房地产行业的情况来看,大的房企倒起来更是山崩地裂。小企业容易倒,大企业其实也有风险,特别是整装公司本身没太多固定资产,鱼龙混杂,真正跑路的现象还是不少的。
        瓷砖行业从获客到做设计方案再到施工交付,一直没有形成闭环,对第三方的依赖较多,客户黏性也小,在装修主材中可能是交叉环节最多也最被动的。如果有能力构建交付体系的话,我觉得在交付这方面可以再延伸,比如跟其它相关的硬装一起交付,这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图片 1.jpg

        (图片来源:拍信创意,侵删)


        在陶瓷行业,做到百亿太费劲了,好不容易有企业做到百亿了,整个行业又开始唰唰往下掉,而且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未来陶企想做到200亿、300亿,只能往这个整装、整家的方向走。
        未来的瓷砖企业尤其要减少早年成功的路径依赖,不要再一窝蜂去卷产能卷价格,而要强化用户思维,更多关注用户真正的痛点,如果陶企能突破交付这个最大的瓶颈,应该也是有能力、有机会向整家方向去延伸产品,跳出单一材料行业的周期规律,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企业退出速度会加快,未来两年可能只剩下高峰期一半的企业。就业群体已经有近一半人待业或者转行了,这个大趋势是很难改变的。”行业已进入下半场“淘汰赛”,集中度也必将加速,对于陶企而言,未来机会在哪?
        陶瓷行业知名专家、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陶瓷分会执行会长姚若晗从国际市场、整装渠道、交付端三大方向出发,深入分析陶企在下行压力下的竞争机会。
        向外走
        中资出海产能已超10亿㎡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及地缘政治博弈持续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给企业经营带来诸多挑战。目前,很多人担心“脱钩断链”会带来不良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影响其实是相互的,为了政治因素和极限施压,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甚至杀敌八千自损一万都是存在的。
        在全球化、全球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美国脱钩肯定对其本身也有很大影响,尽管它可以用美元加息、美元回流等方式收割一些国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内问题,但这种做法也会拖累其它很多国家,从而导致关系负面化。
        另一方面,当前的“脱钩”政策,其实重点是美国跟中国的脱钩,而不是全世界跟中国脱钩。国内外经济统计数据都表明,很多发展中国家跟中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了。实际上中国外贸的量、外贸的额是增长的,中国的国际贸易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也是在提升的。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融合实际上是在持续加深的。
        这一点我们瓷砖行业也有很明确的感受。国内市场是一年比一年萎缩,而国外市场是越来越红火。目前,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瓷砖年产能应该已经超10亿平方米了,这个产量很厉害了,这个产量可以在世界各国排第三,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瓷砖产量。如果国内是50亿平方米的话,这个10亿平米已经相当于国内20%的产能了,而且增长趋势依然强劲。虽然就业和税收不在国内,我认为这也给国内产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出路,是一个相对利好的因素。

 

图片 2.jpg   

     科达肯尼亚(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整装
        占比提升,但风险仍在
        在渠道模式方面,战采的热潮过后,现在整装是另一个热潮,但整装这一块其实一样有风险,也一样存在不对等的关系。
        面对装企,陶企作为材料供应商,品牌价值会被压得比较低。当然整装相对战采还是好一点,战采基本上把品牌价值都压没了,但整装公司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借助供应商的品牌效应。而且整装公司和陶企的之间的体量差距没那么大,所以对比战采渠道还是相对平等一点。
        前两年大家还没有过多关注整装渠道,实际上现在整装的占比已经非常高了,我看到的相关数据,整装在很多城市家装零售里的占比已经达到60%了。这个比例非常高而且还在上升,也就是说陶企不去做的话,可能市场上一大半的生意都跟你没关系了。

 

图片 3.jpg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整装渠道的业务模式基本是装修公司叠加建材超市的升级版,其对材料商的强势程度还远大于当初的建材超市,关键原因就是谁掌握了流量入口,谁就有话语权,这种不对等的态势我觉得很难有大的好转,甚至可能在有些地方还会进一步恶化。道理很简单,因为很多企业没有新的出路,只能去卷整装渠道,那就奇货可居,不压榨你压榨谁呢。
        这种“卷”会导致什么情况呢?就是形成一个典型的买方市场。现在很多人所担心、吐槽的,比如装企的各种入场费、各项杂费、拖欠货款、价格压得太低等情况,我觉得未来很难有大的改变。除非陶企本身有实力、有资格做选择,可以谈跟别人不一样的条件。只有极少部分强势企业才有可能这样做,大部分企业可能最终还是只能任人鱼肉,不断刷新下限满足装企的合作要求。
        另外还有一个风险,很多人认为体量大的装企不容易倒,但其实从房地产行业的情况来看,大的房企倒起来更是山崩地裂。小企业容易倒,大企业其实也有风险,特别是整装公司本身没太多固定资产,鱼龙混杂,真正跑路的现象还是不少的。

 

图片 4.jpg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图片 5.jpg  

      (图片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

       

       风险这么大,为什么很多陶企还是很重视这一块呢?一是没得选,这一块的体量占比太大了,目前来看几乎没有比这个销量更大更稳定的渠道;二是这个风险跟战采不一样,风险并不是压在厂家头上,而是主要转嫁到经销商身上去了。最近有一个资讯,欧派在东北某一城市的合作代理商跑路了,前些年也有大的整装企业跑路拖累大批材料商的事件发生,这种现象未来几年恐怕不会是个案,所以我认为这一块的风险还是不小的,整装行业的整合和规范至少还需要几年时间。


        交付
        构建交付体系、延伸交付品类
        另一个出路,我认为在交付这一块。现在大家都在说做交付,但我认为,如果陶瓷品牌有能力做到自己建立交付体系的话,那你只做瓷砖交付就太可惜了。因为瓷砖在整个建筑空间中占的比重不大,尤其是现在很多新材料出来后,实际上对瓷砖形成一个反替代。
        定制行业为什么比瓷砖行业后来居上,就是因为它一起步就要求能够完全交付,能够实现两头全闭环,所以它发展快,对第三方的依赖很少,对客户的掌控力也强,以此为基础再不断整合产品,单值也就越来越放大。
        而瓷砖行业从获客到做设计方案再到施工交付,一直没有形成闭环,对第三方的依赖较多,客户黏性也小,在装修主材中可能是交叉环节最多也最被动的。
        如果有能力构建交付体系的话,我觉得在交付这方面可以再延伸,比如跟其它相关的硬装一起交付,这是完全可能实现的。陶企也不一定自己从头干起,你可以联合、可以并购,个别有资本力量的头部企业,其实也在尝试这样做了,虽然进展并不快,还处在前期摸索阶段。

 

图片 6.jpg

     

图片 7.jpg

       

        在陶瓷行业,做到百亿太费劲了,好不容易有企业做到百亿了,整个行业又开始唰唰往下掉,而且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未来陶企想做到200亿、300亿,应该是好难的。真的想做200亿、300亿的话,只能往这个整装、整家的方向走。
        我觉得反正你有能力做交付,特别是瓷砖交付是在所有硬装交付里面最难的,你能够做到的话做其它交付应该也不难。现在率先做整家的主要是定制企业,基本是从橱柜企业起步的,终端整体交付的服务能力是看家本领,这也是消费者越来越明显的痛点,先有了这个本领,才有了后来的高歌猛进攻城略地。
        我觉得未来的瓷砖企业尤其要减少早年成功的路径依赖,不要再一窝蜂去卷产能卷价格,而要强化用户思维,更多关注用户真正的痛点,为此勇于先去做难的事,如果陶企能突破交付这个最大的瓶颈,应该也是有能力、有机会向整家方向去延伸产品,跳出单一材料行业的周期规律,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章来源:陶城报-公众号,侵删)